為有效提高2019屆英語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英語教研室于2018年12月4在D302舉行了畢業論文指導專題講座,教研室主任朱潔主持,學科帶頭人、院長楊永和教授,學術骨幹劉向紅教授、彭禹博士主講,英語專業15級所有畢業生和英語教研室全體教師共同參與。
首先,楊永和用大量的例證,從文學翻譯與非文學翻譯、翻譯家、翻譯理論、翻譯作品等幾方面介紹了翻譯研究可探究的視角,并以自己的學術論文為例詳細講解了論文結構與格式,他列舉了上百個論文選題,向學生一一分析哪種選題合适,哪種選題不合适,為什麼,引導學生如何把握選題的合适性。最後,基于多年的論文指導經曆,從選題把握不準、語言錯誤嚴重、文獻使用不規範、行文不嚴謹、摘要撰寫不規範五個方面指出了英語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中的問題,提醒學生要加以避免,着實提高論文質量。講座針對性強,内容豐富,講解詳細、具體,很接地氣,讓英語專業學生眼界大開。
接着,劉向紅圍繞什麼是研究和研究什麼兩個問題,對英語教學方向研究進行了指導。認為問題、系統方法和答案是研究的三要素。問題要有價值、有新意、有可行性;方法應該是科學的、公認的、可操作的、可重複;答案要有效度,即唯一性。并舉例介紹了基礎理論研究、應用性研究等研究分類。指出英語教學方向的論文可從理論、從理論到實踐、實踐教學研究三個層次展開。提出一篇論文應當可以清晰分辨出研究方法、理論視角和研究對象三個要素。最後引用愛因斯坦所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解決問題也許隻需要數學上的運算或實驗的操作,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結束她的講座。講座深入淺出,條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
最後,彭禹以“文學研究經緯
---
從論文寫作與學術規範”為題,介紹了學術論文的五個關鍵環節:适度性、可行性、價值度、規範性和問題性。指出研究要經曆積累素材、發現問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的過程。建議學生大量閱讀相關刊物以觀察目前國内外學者在讨論什麼。提倡我們要以更寬闊的眼光來對待各民族、各語種的作家與作品。并着重舉例分析了“是不是問題”這一論文選題的難點,建議大家要多讀書,多思考。最後以最新研究熱點
----2017
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石黑一雄及其作品研究為例,生動介紹了文學研究的視角和方法。講座結合個人研究,論述清晰,非常實用。
三位專家的精彩學術講座,皆結合個人研究成果,以大量的舉例分析詳實講述了不同方向如何進行研究,提高了畢業生對畢業論文寫作的感性認識,英語專業教師與學生受益匪淺,也為畢業論文工作的全面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審核:肖江淑 楊永和 羅勝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