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為本 止于至善
WELCOME
當前位置: 首頁>>黨的建設>>黨建新聞>>正文
黨建新聞

學習《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

作者:肖江淑轉發 發布時間:2014/05/09 10:35:04  來源:





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的重要綱領

——學習《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

包心鑒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曆史進程中,什麼是我們的共同價值?面對世界範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和各種價值觀較量的新态勢,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務和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如何凝聚我們的價值共識?這個重大問題,無論是對于黨和國家,還是對于社會和公民,都既是一種時代性課題,又是一種曆史性考驗。順應時代需要,緊跟實踐步伐,整合人民智慧,黨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進一步明确把這24個字确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内容。這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是在全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遵循。

  着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國家價值目标,凝聚全黨全社會的價值共識

  國家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反過來又對社會産生巨大的反作用乃至決定性作用。國家的價值目标,直接決定着社會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着公民個人的價值行為。因此,建設什麼樣的國家,确立什麼樣的國家價值,曆來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首要問題。價值目标是國家發展的靈魂和精神支撐。國家有目标,社會才有遵循,人民才有希望,這是一條曆史的規律。

  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國家價值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強烈的國家意識、濃郁的家國情懷,可以說是貫穿幾千年中華文明發展史的一條精神主線。國泰民安、國富民豐,寄托着中華兒女對國家狀态的企望;精忠報國、以身許國,表達着中華兒女對國家利益的奉獻;國爾忘家、位卑未敢忘憂國,滲透着中華兒女對國家安危的憂思……如此等等具有深邃内涵和廣袤張力的價值理念和價值追求,伴随着曆史的步伐連綿不斷,深深地融化在中華兒女的血液中,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堅韌精神紐帶、砥砺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

  滄海橫流,神州崛起。今天,經過改革開放洗禮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在傳承優秀曆史傳統的基礎上,正展示着前所未有的國家意志和國家力量。今天的中國,如果說有什麼價值共識能夠繼續将億萬中華兒女凝聚在一起的話,那就是建設現代國家、實現民族複興。“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标,正是全黨全社會共同認同的美好價值共識,是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價值力量,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價值内涵。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首先是富強的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把擺脫貧窮、實現富強作為國家發展的首要任務。富強作為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其重大現實意義在于,警醒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時刻不忘曆史教訓,始終把注意力凝聚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标上來。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定是民主的國家。人民民主是我們黨高揚的光輝旗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命。民主既是國家形态,又是國家形式。隻有堅定不移發展國家民主,才能真正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确保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民主作為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其重大現實意義在于,通過國家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國家民主意識的日益增強,不斷啟發人民的民主意識、培育人民的民主素質,為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目标而自覺奮鬥。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自然是文明的國家。國家的文明程度,直接體現着國家的性質與方向,直接決定着國家能否給國民帶來安全與幸福。國家文明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文明,包括文明的國家制度、文明的國家形态、文明的國家行為;狹義文明,則是指文明的意識形态和思想道德。無疑,這兩個方面,都是我們建設現代文明國家所必須達到的價值目标。文明作為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其重大現實意義在于,以制度文明推進國家治理文明,通過國家的文明力量引導和涵養全社會的文明行為。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然是和諧的國家。政通人和,曆來是國家發展的最佳狀态。社會和諧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直接目标。和諧作為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其重大現實意義在于,以國家的力量積極化解社會矛盾、修複社會裂痕、倡導和諧共處、促進社會和諧,形成萬衆一心、衆志成城的國家力量。

  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實踐進程中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外化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發展戰略,彰顯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内在魅力和廣闊前景。

着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現代社會價值取向,凝聚全黨全社會的價值共識

  社會“是人們交互活動的産物”。由一定生産關系和社會關系構成的社會,鍊接起國家與國民個人,既是國家治理的行為基礎,又是社會成員的行為依托。因此社會的價值取向,既深刻影響着國家的價值目标,又深刻影響着個人的價值行為。社會充滿活力、健康有序,人民才能幸福,國家才有希望,這是無數事實所昭示的真谛。

  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一個風清氣正、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自然會給個人帶來愉悅的心境、積極的心态,激勵人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營造和諧社會關系、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一個是非不清、良莠不辨的社會環境,帶來的一定是貪腐成風、盜賊猖獗、世風日下,給人們心頭蒙上一層陰影。在我們今天的社會,如果說有什麼價值共識能夠始終凝聚萬衆、催人奮進的話,那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8個字,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是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建設現代社會的根本價值遵循。

  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社會,一定是自由的社會。自由,曆來是人類向往和追求的一種美好價值形态。“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抛”,可見自由具有多麼大的魅力;“不自由,毋甯死”,可見自由是多麼珍貴!人類精神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則賦予自由以更加深刻的社會意義,明确把未來新社會定位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自由作為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其重大現實意義在于,确保公民自由權利,鼓勵公民自由奮鬥,營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生動活潑、心情舒暢的社會環境,為每一個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社會條件。

  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社會,一定是平等的社會。平等是人的最基本權利,是處理一切社會關系的最基本準則,是人類社會的終極理想狀态。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平等在推動社會變革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價值取向作用。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平等主要是指權利平等、機會平等和結果平等。平等作為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其重大現實意義在于通過平等的社會機制和價值引導,保障公民個人既享有平等的權利,同時也保障每個人基于其社會貢獻所要求得到的權利、利益和尊重。

  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社會,一定是公正的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良性發展的最佳狀态。古往今來,企求有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是千百萬人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王侯将相,甯有種乎?”是古代人們面對不公平社會發出的樸素呐喊;“鏟除特權”“天下為公”,是近代仁人志士面向不公平社會發出的戰鬥綱領。隻有以全體人民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社會,公平正義才成為一種可能。今天,公平正義價值理念已經深深地融入我們的社會機體,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内在要求,成為全面深化改革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内容和強大推力。公平正義作為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其重大現實意義在于,加快建立以權利公正、機會公正、規則公正為主要内容的社會公平正義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從而在更加公平正義的基點上造福全體人民。

  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社會,一定是法治的社會。法律是公衆的意志,法治是社會的規則。根源于物質生活關系和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對公民個人行為起着巨大的保護作用,對一切違悖公民利益和公衆意志的行為起着巨大的制約作用。今天,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加快法治中國建設步伐,已經成為社會的共同呼聲和迫切要求。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其重大現實意義在于,建立健全全社會忠于、遵守、維護、運用憲法法律的制度,切實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讓遵法守法成為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自覺的行為習慣,讓人民群衆在法治社會中享受到公平正義。

  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實踐進程中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外化為社會全面治理和全面進步,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依靠全體人民力量營造安居樂業、幸福安全的共同家園。

着眼“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現代公民個人價值準則,凝聚全黨全社會的價值共識

  無論是國家還是社會,都離不開無數個體人的活動。輕視人的個體價值、剝奪人的個體自由、扼殺人的個體創造,是一切存在着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國家與社會的共同特征。以人民當家做主為本質的社會主義社會,為公民個人自由全面地發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條件和社會環境。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建設現代國家,發育現代社會,離不開公民個人的能動實踐和自由創造,更離不開公民個人良好價值理念的養成和價值行為的校正。

  無數事實表明,一個人具有什麼樣的價值理念,不僅直接決定着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處事行為以及社會效果,而且直接影響着一定範圍乃至整個社會的風氣狀态,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國家行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注重國家層面價值目标的确立和社會層面價值取向的定位,而且要注重公民個人層面價值準則的養成。相對于國家層面價值目标和社會層面價值取向來說,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更具有廣泛性、滲透性和大衆性;在廣泛的社會領域深入開展涵養公民個人優良價值觀的實踐活動,不啻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工程。

  具有良好素質和行為規範的公民,應當是愛國的公民。愛國主義是凝結民族力量的核心紐帶,熱愛自己的祖國是每一個公民起碼的價值遵循。千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英雄兒女為着祖國的安危奔走呼号、抛灑熱血,為着祖國的強大辛勤勞作、無私奉獻,這是我們的祖國曆盡苦難走向輝煌的最強大精神力量。愛國作為公民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其重大現實意義在于,讓愛國傳統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進一步發揚光大,使之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最基礎力量。

  具有良好素質和行為規範的公民,應當是敬業的公民。“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勤奮工作、愛崗敬業,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人生的價值,隻有在平凡崗位上踏踏實實地敬業奉獻才能實現;遠大的目标,隻有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才能達到。敬業作為公民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其重大現實意義在于,引導和激勵每一個公民把實現中國夢的遠大理想融化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中,辛勤勞動、紮實奉獻,在辛勤勞動中創造幸福,在紮實奉獻中實現夢想。

  具有良好素質和行為規範的公民,應當是誠信的公民。“人無信不立”。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優秀品德,是我們的先人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精神财富。一個人隻有誠實,才能獲得别人的信任;隻有守信,才能獲得别人的支持。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需要每一個公民用誠實守信共同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需要每一個公民用誠實守信共同維護。誠信作為公民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其重大現實意義在于,把誠實守信作為基本道德元素,通過每一個人對誠實守信的自覺堅守,共同建構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道德支撐。

  具有良好素質和行為規範的公民,應當是友善的公民。“忠厚傳家久,積善有餘慶”,友善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優秀的遺傳基因。一個人,隻有心懷坦蕩、友好善良,善待他人、善待社會,才能獲得他人的理解和社會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從而心情愉悅地生活和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友善作為公民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其重大現實意義在于,在全社會褒揚友善之舉、吹動友善之風,讓友善成為淨化社會風氣、密切人際關系、建設和諧社會的強大道德力量。

  作為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實踐過程中相互影響、不可分割,外化為日常生活中的自覺行為和共同習慣,從而使每一個人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集聚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作者系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關閉